日本纤维产业中的供应链管理活动

发布时间:2015-07-07    阅读:    

分享到:

——日本纤维时尚SCM推进协会行政主管阿部旭

 

IMG_6864.jpg

日本纤维时尚SCM推进协会行政主管阿部旭做主题演讲

 

我是日本纤维时尚SCM推进协会阿部旭。我所在的团体是1994年作为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单位成立的。当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日本已经下滑的日本的纺织经济。要改革一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整个产业结构。然后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所以成立了我们现在的协议会。
在1995年3月份我们推进了快速反应系统,主要是成立了快速反应编码中心,进行QR系统的开发。同时建立了信息的EDI标准和应用TIIP标准和信息网络平台。
当时推荐快速反应系统的活动当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对QR编码中心在业务当中使用进展不大,因为当时有一些会员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系统并且使用的非常得心应手。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在日本的商业交易习惯不是很规范,日本在整个供应链当中,纺织、染色、加工、商社、服装零售等等这个环节企业间的交易当中,谁承担风险不是很明确也不是很规范。
第三个问题遇到了大家对信息化期待过度。当时日本信息化可能是刚刚起步,所以大多数经营者对信息化是一知半解,有很多误解的地方。对信息化一直有一种误解,以为用了信息化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四个就是说对采用快速反应系统的本质发生了变化。那么采用这个系统应该是以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再早为前提条件的,双方的业务重复部分承担的责任要明确,以这个为前提条件的。目的是适时的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实际情况是这种QR被理解成QD也就是说快速交货,这反而加重了供应商的负担,所以就对交货这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的推进,造成他们交货期非常短,最终造成了企业只进行生产和销售市场比较好销的产品,结果造成了市场同质化比较严重。
我在这儿介绍一下日本的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些商业习惯,一些交易形态。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主要的有三种形式,第一个就是附带退货条件的一种采购,这是1960年到现在,一直采用专一产品,同一个卖场只摆放同一个产品的交易方式。这个就是说这个零售商只有在产品销售完了以后再去进货,那么销售完了以后如果说有没有销售掉的产品全部退给企业。
第二种放是消化性进货,就是从80年代起,这些服装按品牌分别设立的专营店,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零售商在商品卖完之后才会产生进货义务,对商品的库存及货损不承担任何责任,现在的日本服装行业基本上以这种交易形态为主流。
第三个形态就是采购、购买,主要是针对一些零售商自己开发的自有品牌,或者从国外采购而来的商品,钱是直接付给对方的。
然后第二个纺织厂跟面料商、面料商跟商业之间和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易形态基本上购买为主。染色加工企业跟纺织厂、面料商、商社和服装企业之间是付给加工费的形式。日本染色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交货期基本上为两周。
这个图是日本纤维产业当中的交易形态、交易关系和交易条件的图。这里面就是可能看得见,蓝色的箭头线基本上是采购,也就是说购买这种交易形态。日本的交易条件一般采用现金或者汇票这两种方式,汇票在交易当中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当中所采取的一些方式。我们团体是政府主导成立的一个团体,1999年7月然后变成了民间团体,因为这个团体最早是政府成立的一个团体,所以有些基本上是概念性的。我们为了克服我们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设立了经营高管联席会议。我们在这个经营高管会议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些经营高管进行执行、遵守。目的是对日本当时现行的模糊不清的交易习惯进行规范,对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共享的项目进行确定。
经营高管联席会议是有一些运营的规则的,第一个就是说凡参加经营高管联席会议的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会议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如果说经营高管联席会议的参加者,没有执行、实施会议所规定的规则,他必须向大会公开、明确他没有实施的理由和什么时候开始执行这样的一个计划。然后事务局对所有的参加企业进行听证调查,而且对调查结果在经营高管联席会议上进行公布。
经营高管联席会议参加的企业现在有67家,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日本行为产业行业的一些交易规则进行了很大的规范。
接下来说一下经营高管联席会议上所规定的事项以及实施的情况。
首先就是对交易习惯的规划,在2003年5月到2004年9月,对面料交易相关指导手册。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制定了梭织产业、针织产品等的相关指导手册。2006年12月—2007年10月,制定了产品相关交易指导手册。第二个我们对供应链管理构建必须的信息共享,进行了规定缴获及等相关的文书格式,制定了符合标准的信息平台。
日本纤维产业信息共享的范围包括哪些,在这儿有一个图,纵向坐标是信息和业务系,横向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分类。A区是SCM供应链管理构建系统,这个区间因为是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共通性比较少,特殊性比较强,所以不太适合这个标准化。B区和D区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内容,也属于各个企业家差别和竞争的一个内容,只有C区属于每个企业都共通的,就是说不涉及一些秘密的一个领域,这块是我们主要工作的一个区域。
我们就判定订货和接受订货这些数据系统的就可以进行信息共享,而且这个不光是企业内部,随着很多跟海外企业之间的交易的增加,这个C区的信息可以跟海外企业进行共享,那么也就是说不仅是企业之间,而且企业跟海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系统,以这个区域的来规范信息的共享和作业。
我现在说一下我们现在的活动和今后面临的课题。
现在的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说为确保不仅日本国内企业之间,还有日本企业跟海外企业的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所以正在推进这方面的业务,现在已经与主要的服装公司、商社和零售商进行了交涉磋商。
第二个就是说关于交易商业习惯的规范,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交易手册的说明会,进行宣贯来规范整个交易的规范化
第三个在经济高官联席会议上的参加企业率先宣布废止,在日本纤维界特有的大额、早付或先进支付折扣的交易方式,并成为推进交易规规范化、全面推进废止这种折扣交易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后我们面临的课题,第一个就是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仅是日本国内企业的交易,而且使日本与海外之间的交易,如何实现与海外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是未来面临的一个课题。
第二个关于交易习惯,从国际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日本有它独特的地方,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也是我们面临很大的课题。
不管怎么样,现在日本企业自身自成体系,日本企业仅凭国内的交易习惯就能成就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日本企业必须跟海外企业进行信息一体化,进行交流,交易的规范化将是我们面临很大的一个课题。
在这个国际标准成为潮流的今天,我们日本纺织产业也将努力跟随国际标准来进行接轨。
谢谢大家!

 

 

文章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京ICP备100092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645号